Pl. Icon. Ined. 3:60. 1791.
直立或攀援灌木,高2-3m。小枝灰褐色或深红褐色,被柔毛或近无毛,疏生直或弯的皮刺并常有浅黄色腺点。叶为奇数羽状复叶,有小叶5-7枚;托叶条形或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0.8-1.2cm,散生柔毛;叶柄长2-3cm,和小叶柄均被柔毛和小皮刺,并有浅黄色腺点;顶生小叶叶柄长0.8-1.5cm,侧生小叶近无柄;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4-7(-10)cm,宽1.5-5cm,两面疏被柔毛或近无毛,有浅黄色透明的腺点,下面沿中脉有稀疏小皮刺,基部圆形,边缘有缺刻状重锯齿或粗重锯齿,先端渐尖。花常1-2朵顶生或腋生;苞片条形或披针形,长5-9mm,疏被柔毛;花梗长(1-)2-3.5cm,常疏生小皮刺,有时被腺毛;花直径2-3cm;被丝托外面疏被短粗毛和腺点;萼片开花时直立,花后反折,三角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0.8-1.2cm,宽4-6mm,两面被茸毛,外面有腺点,先端长尾状;花瓣白色,长圆形、窄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0.8-1.5cm,外面被短柔毛,基部有爪;雄蕊多数,短于花瓣;心皮多数,长约2mm,短于雄蕊,子房无毛,有时有腺点,花柱无毛;花托基部有短柄。聚合果红色,卵球形或窄倒卵球形至长圆体形,长1-1.5cm,直径0.8-1.2cm,无毛,具少数腺点。花期:3-5月。果期:6-7月。
产地:七娘山(张寿洲等 0222)、梅沙尖(深圳植物志采集队 013237)、梧桐山(深圳植物志采集队 013547)、仙湖植物园。生于山顶或沟边林下或栽培,海拔可达700m。
分布: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。朝鲜、日本、印度东北部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非洲、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。
用途:根、嫩枝和叶可药用,有清热止咳、止血、祛风湿之效。